|
徐超,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书法艺术研究中心主任。1964年考入北京师大中文系,1981年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书法艺术报》特聘副总编。2017年1月10日,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博物馆蒋维崧书法篆刻馆开馆,这是徐超先生在开馆仪式上的发言。(摘编自《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报》) |
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弟子张锦秋说,梁老师的建筑思想总是“日出日落一般”照耀着她,对老师的记忆,就像是留在她“心灵里的一座巨大建筑,随便取一木一瓦,都会三春难忘”。在追随多年的后学心里,蒋维崧先生的印象就是这样。
先生10年前与我们永别了,但在场的师友心里也许都在说,先生没有走:《汉语大词典》里有先生的身影,《蒋维崧书迹》里有先生的身影。就我而言,先生就在拙著《崧高维岳———蒋维崧和他的书法篆刻艺术》(以下简称《崧高维岳》)里,就在我的《我记峻翁》(先生论学谈艺琐记)里。是的,先生没有走,先生在我们脑海里,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心里。而此时此刻,我要说,先生就在这里———在他的书法篆刻馆里。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那亲切熟悉的音容笑貌,能听到那惜字如金的谆谆教诲。在这里,我们拜谒先生,向先生请教,求得心灵的净化,求得艺术的提升。我想,对于学生这个群体而言,设立蒋维崧书法篆刻馆最直接的意义或许首先是在这里。
在最近纪念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建校115周年书画展上,我提供了一幅作品,写了我的集宋句二联:“僻坐治孤学,结巢占远林;天花飘讲席,雅道付知音”。题跋说:“百年山大,百年学人之谓。其苦心孤诣、矢志绝学传承者尤足称焉。‘僻坐治孤学,结巢占远林’,美其治学;‘天花飘讲席,雅道付知音’,称其传薪。”这幅作品其实就是为称扬先生那样的一代名师而创作的,先生就是那种“苦心孤诣、矢志绝学传承”的典型。
站在学科建设的角度看,先生把非艺术专业的学问同艺术结合起来,并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文字书法学方向,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全国,他是首创者。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理念,彰显了百年山大、百年学人的人文精神。作为治学和传薪的榜样,先生的精神和业绩,必将激励我们承担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任。我想,对于山大和山大人而言,设立蒋维崧书法篆刻馆的意义或许又在这里。
去年纪念先生诞辰100周年期间,我有几次发言,说先生是一位德、学、艺兼备的中华经典文化的优秀传承者,他那种至老不衰的创新精神尤足称道。拙著《崧高维岳》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记下一位德、学、艺兼备的中华文化优秀传承者毕生奋斗的经历、经验,以彰其德、铭其功、传其艺,就是将一个人创造的文明成果载入中华文明的宝库,永远与世共享,从而使我远古以来的中华优秀文化在永不停歇的薪火相传中踵事增华,万代辉光”。这是我们的责任。而传承的首要条件是学习和认知。遗憾的是,社会上的许多人对先生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极其肤浅的层面,而对他的学问及其造诣,对他的艺术及其内涵,对他的精神境界,许多人更知之甚少。
我常说,交往如同读书。与学问家交往如读学术著作,与艺术家交往如读艺术画卷,与博雅君子交往如读人生哲学。与先生交往,可以兼得学问、艺术和人生。反过来说,读书亦如交往。若论与先贤前哲“交往”,读书更是唯一的选择。先生就是一部书,自有嘉惠后生、丰裕学统、泽溉社会的意义。有了这个馆,人们就有了一个“读书”或曰“交往”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对传统文化中的学问、艺术和人生哲学,或许都会得到更多更真切的认识,并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营养。我想,对于社会而言,设立蒋维崧书法篆刻馆的意义或许是在这里。
是的,先生在这里,就在这里。